遼寧作家網(wǎng)原網(wǎng)站入口
玉蘭花在北塔綻放
來源:《沈陽日報》2023年5月15日 | 作者:女 真  時間: 2023-05-16

  出我家陵東街住所,沿陵東街向南步行一千多米,穿過通地鐵十號線的崇山東路,在崇山東路與新開河之間,可以見到北塔護國法輪寺。寺居老沈陽城北,因其中有喇嘛塔一座,沈陽人習慣以北塔代稱,自清初建成后一直是沈陽城重要地標之一。

  北塔在歷史上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摧殘,庚子之亂(1900年)以及日俄戰(zhàn)爭(1905年),兩次兵燹嚴重破壞了這座寺廟,1937年重修后,仍是沈陽四座塔寺中保存相對完好的,也曾是四座塔寺中香火最盛的。寺內(nèi)原有碑亭,現(xiàn)存敕修法輪寺碑兩甬,四面分別刻滿、漢、蒙、藏四種文字,記錄寺廟建筑始末,是研究沈陽歷史、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物。

  因與住處距離不遠,我多次從北塔前走過,也不止一次進去參觀。北塔附近經(jīng)常能看到身穿紅色長袍的喇嘛僧人,讓你人未進寺先就感受到這里莊嚴的氛圍;寺中加行廣場上經(jīng)常可見的轉(zhuǎn)經(jīng)人、拜塔者的虔誠、專注,長年不斷的香火,讓我常常想到,古老的信仰之所以能夠長久傳承、流轉(zhuǎn),一定有自己獨特的內(nèi)涵和吸引力。我喜歡選擇寒冷但晴朗的日子進寺,白色敦厚的塔身和金色閃光的塔輪在藍天的映襯之下,圣潔、純凈,讓我想到喇嘛教盛行的青藏高原、蒙古草原上那種空曠、凈朗,大山、大水之中,人的心靈和肉體都顯得渺小無助,那種時候如果有一種神靈可能在精神上幫助你戰(zhàn)勝個體生命的自卑與軟弱,人怎么能不崇拜呢?而信仰無疑會讓軟弱的人更堅強,可以直面更深遠的人生苦難。

  北塔最近一次吸引我眼球是剛剛過去的四月上旬,我在多個網(wǎng)絡平臺突然刷到很多以寺廟建筑為背景的玉蘭花照片和視頻,這些視頻和照片的拍攝地點正是北塔院內(nèi)。潔白、粉紅的大朵玉蘭花頂著料峭春寒在寺院中迎風綻放,蜂擁而至的拍照人、長鏡頭和自拍桿一定讓原本安靜的寺院顯得格外喧囂。此前不久,我收藏過一份沈陽春季賞花地圖并向花友廣為轉(zhuǎn)發(fā),其中列舉的觀賞玉蘭花的好地方分別為沈陽迎賓館、故宮、南湖公園、怡靜園、世博園等地,并沒提及北塔。我相信眾多攝影愛好者不約而同前往北塔拍照,應該是口口相傳吧,知道玉蘭花開的時候那里容易出好片子。以天王殿為背景,古色古香的灰瓦、金色窗欞、各種彩繪,顯然比單純以藍天為背景的影像更耐人尋味。玉蘭花因寺院的建筑背景而有了花以外的分量,年代久遠的寺院因為怒放的玉蘭花而煥然一新。來自大自然的植物的風采與年代久遠的廟宇的厚重交相輝映——類似的場景,我在中街附近的長安寺中見過一次,是在一個朗朗秋日,那里給寺院添彩的植物是有著濃密金黃色樹葉的銀杏。

  我喜歡那些在天王殿前拍攝的視頻和照片。那些拍照人可能只是普通攝影愛好者,因為趕花期而走進北塔,但他們用相機或手機留住了紅墻漫長歲月中的短暫又美好的瞬間,讓古老、寂寞的寺院有了勃勃生機。一位拍攝人是我朋友,她說自己在沈陽生活三十九年,這是頭一次進北塔。她喜歡拍花,足跡遍及大東北的高山、平原,遠去西藏、新疆、云南等地,自述蹲著拍花跪傷過膝蓋。我看她拍過的一些我叫得上或者叫不上來名字的花朵照片、視頻,絕大多數(shù)是藍天下的空鏡頭,光線、構(gòu)圖都好,卻總感覺好像缺少點什么。當我看到她在北塔拍攝的片子時,我好像有些懂得原來的圖像缺少什么了——花本花,花非花,有故事背景的花、有與人類靈魂律動相通的花,才更容易感動看花人,才能讓沒能身臨其境的看客也能感受非同尋常的花開之美。

  這個春天,我因個人心情原因錯過去北塔欣賞玉蘭花開的時機。期待明年北塔的玉蘭花樹更美,我要湊熱鬧去做個看客。

上一篇:剜豆芽的孩子

下一篇:漫議讀古書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