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春天,女性,幸福——如此質感如此溫暖的詞語,理應成為一個季度的關鍵詞。在一個文明而成熟的社會里,女性的完善成長與社會進步息息相關:女性的認知水平決定社會格局的高度,女人的心胸、品味決定社會整體素質的優(yōu)劣,社會環(huán)境對她們的影響和施加于她們的生活壓力,都會決定著她們回饋社會力量的優(yōu)劣。“在把歷史無意識提升到歷史地表的使命中,她們是民族繁衍的載體,是勞動價值的源泉、革命的榜樣、市場的消費者,也是有忍耐力的工人。在對她們的那些定義和否定她們有完整資格的語言中蘊含著許多紛爭,這些紛爭必定要成為婦女歷史事件的一部分”( 湯尼•白露《中國女性主義思想史中的婦女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而作家要告訴人們的是如何確立幸福觀、如何認定幸福生活的標準。與現(xiàn)實生活相比,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是應該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訴求放大,還是提出更高更強更科學的幸福標準,也是一個社會倫理學術等命題。作家需要在作品中闡述出如何建立人們的幸福感,并讓幸福感持續(xù)下去。
女人人生的醒悟、內心的尊從、人性的回歸都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嗎?是暗自悱惻還是起身尋找?實踐、經歷、修正,就能找到自己內心那條通向美好的路徑。2016年春季的遼寧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蓄勢勃發(fā),女作家孫軍珍呈現(xiàn)了她披歷數(shù)載、華彩紛呈的長篇小說《歸去》。
濱海報社女記者鳳歌接到讀者報料,檢舉市長劉國喚控股的本市最大礦泉水生產企業(yè)以井水冒充礦泉水造假,危害消費者飲水安全。劉市長年富力強,魅力四射,曾經是鳳歌暗戀的對象。短暫的心靈風暴后,情感讓位于責任、良知,鳳歌以其記者的敏銳,聯(lián)想到事關市民飲水工程的標志性建設——水庫改造、河流引水工程的停滯,她冒險率采訪小組兩次進入制假企業(yè)內部,取得了確鑿材料、證據(jù),并約見劉市長,直接詢問他與制假水基地的關系。得知劉市長被人誣告,鳳歌如釋重負。采訪首戰(zhàn)告捷,她班師回到酒吧,與姐妹們分享喜悅、困惑。取材于四個女性職場、生活、婚戀、夢想、經歷,以海濱城市和雪域高原為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轉換、性格遞進的半徑,書寫現(xiàn)代女性在社會習俗、流弊及性別角色矛盾中種種追求、成功、困惑、掙扎,那些靈與肉、愛與恨、良知與屈從、欲望與升華,完成了從情感飛地到精神原鄉(xiāng)回歸的過程。
作家熟練運用小說結構技巧,開篇即搭建了一處供情節(jié)匯集、人物活動、故事交集的空間平臺:四個女人由愛吧到建吧,名為“四個女人”的酒吧在濱城開業(yè)。旋即人物一一出場:檢察官葉蕙,審計師方萍,產科專家玥茹,記者鳳歌等。作家讓主人公們定期或不定期聚首酒吧,演繹共同時間橋段的經歷分享、分析、決策,給心靈的虛空充電打氣。作家如一個精靈,雖然隱身卻無處不在。背景既浪漫又不可避免的流俗,誰又能完全超然解脫于市井糾纏的利益鏈條下呢?重要的是她們不期而遇,成為鐵桿好友閨蜜死黨就夠了。她們舍棄其它牽扯定期聚首,傾訴內心里秘密,張揚渲泄心理情緒、碰撞智慧知性美麗。她們彼此高度信任、分享物質品位,那些或典雅傳統(tǒng)或驚世駭俗的婚戀感悟心得,而這一切均有善良的心靈關注、默契、理解、同情利他等高尚人格作為友情的理想基礎。對主人公而言,女人酒吧已不只是一座大城市的小風景小物件小擺設,而是她們對抗生活困惑的靈感滋生地,是疲憊后重新振作的助力站,是不同童年經歷帶來成長陰影的去除所。
作家一是把小說主人公經歷的人物或重大事件在酒吧鋪墊、埋伏、進入高潮,也把酒吧作為放緩講述語氣、調整故事進展節(jié)奏的轉換臺,使情節(jié)有個小小停頓。比如鳳歌的戀人康偉出場時靜坐酒吧一隅,以專注閱讀無聲無息被鳳歌命名為“雕像”。不久,鳳歌在酒吧戲弄放浪的日本客人遇險,康偉出手相救,二人關系升溫。再比如玥茹的學校調整辦學方向的熱策劃也是在酒吧完成。二是每當主線故事遞進達到小高潮后,作家筆鋒一轉,讓主人公們在酒吧盡情探討美術、音樂、紅酒等藝術話題。燈光旖旎、人影妙曼、心靈交融、如詩如畫的描寫,令讀者心弛神往。
作家也擅長在物資化的城市背景中塑造出立體的女性主人公群象。她們不屈從于命運,直面生活挫敗,在事業(yè)角逐、職場競爭、靈肉掙扎、道德與情感擇取的兩難境地,努力突圍,痛苦思考,最終以植根于內心深的中國傳統(tǒng)中不違真、不背善、不棄美的準則保全靈魂完整,以女性的靈肉升華刷新價值觀,彰顯出人性大美。
葉蕙在四姐妹中年齡最大,膽識和心機也更勝一籌。她從小因父母去世被表姑收養(yǎng)。終身未婚的表姑畢業(yè)教會學校,嚴格按照貴族小姐禮儀培養(yǎng)葉蕙。精致的物質生活滿足下,她的心靈或因失去雙親的空虛、或因寄人籬下的無奈,孤獨委屈中竟含育出一方堅強、隱忍的小舟,擺渡她在人世飄搖。而立之年的她邂逅了富商王維多。王維多歷經生活磨難,有著超常的生存智慧和積極入世的策略。在對方無私的幫助啟發(fā)下,她逐漸退去貴族性格中清高的束縛,成為工作、職場、人脈中的有心人,幾番招式便完成了職場的“三級跳”。她聰慧敏銳、圓通練達,既不失閨蜜情義,也在高官權勢和富商貴胄中游刃有余。她處事懂規(guī)則又不失原則,唾棄損人利己又能為我所用;親情、友情、愛情,經過她的精心籌劃,化做推進器助她步步走向成功。作家似乎借用理想化的她來溫婉的告訴世人,女人的成功不一定要退下優(yōu)雅 ,在世俗煙火戰(zhàn)車中也可以從容歌唱。同時作家也讓這個聰明絕頂?shù)呐烁冻隽俗约旱拇鷥r:表面的完美終究讓情感難以接近,她“全能”的行動力,卻也成為自己情感歸宿的限制,令人感嘆。
審計師方萍因先天心臟病成為一個父母百般呵護的嬌娃,行為、思想乃至身體無不被專制地重視、關注。過度的愛卻忽略了內心的需求。她先是與“老外”一見鐘情,但這柱婚姻維持不久,曾炫目的光鮮由于長年分居兩地而暗淡,最后因目睹丈夫的同性戀“現(xiàn)行”而毀滅。她邂逅了大宇,苦楚的命運讓他們互相憐惜。大宇妻子不但隱瞞了自己的家族癲癇病史,還生下遺傳了癲癇病的兒子。母子倆很快都發(fā)病,大宇生活陷入災難之中。方萍的出現(xiàn)給了大宇活下去的勇氣,但道德上的劣勢使他們又難以無憂快樂生活。仕途一片坦途,只需她歸順于利益鏈條的灰色規(guī)則時,她卻不肯同流合污,頂著來自主管、上司、局長們的各種暗示、威逼,向檢察院檢舉不法行為,挑戰(zhàn)了利益集團的火線,為自己的良知涂上一筆重彩。她所有的行為,在煙火深重的世俗之眼看來都會不解甚至不屑,她卻無怨無悔,單純、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父母的不盡關愛、閨蜜的依戀賞識、金龜婿擠著上門、高官主動助力、戀人的無限嬌寵,并沒有讓她身心麻木,當真實的生活褪去繁華,她與兒子回歸到湖光山色的自然,守護著內心的桃源。
玥茹是集中國傳統(tǒng)女性優(yōu)秀品質于一身的產科專家,她夫唱婦隨、相夫教子、事業(yè)有成。她不滿足于年復一年重復的醫(yī)生生涯,想飛躍自己白衣天使的固定天空。她選擇了培訓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中找到了自己的樂趣。她還成功的將事業(yè)拓展到海外,女教育家的風范逐漸豐滿。
鳳歌最年輕靚麗卻也是命運最多舛的一個。作家對她濃筆重彩,是引領小說主要線索的“梭人”。她美麗、勇敢,聽從于內心良知呼喚:她斬斷暗戀劉市長的情絲,浮出情感滅頂?shù)耐粞笾e透出她的理性,她熱戀康偉,為檢驗感情的確切幾經認同又幾經否定,透出她要驗證自己的成熟。而一旦深知自己情有所歸,得知康偉因車禍失去性能力后仍然義無反顧,追他千里到高原,著涼受凍昏迷幾乎丟命,呈現(xiàn)出她內心的執(zhí)著無悔。
其他如麗麗、達娃雖然不是主角,但也有自己人生的悲歡離合。作家并沒有將她們簡單處理成過場、銜接人物,而是以飽滿的感情和筆墨講述出她們動人的故事。這兩個從屬地位的經歷烘托出主線故事的唯美、感人,在主人公命運的交響中有副歌般回旋、疊唱的效應。
第三點是本書的語言特色。軍珍的語言頗具功力,敘述則流暢、層次分明,邏輯清晰。主人公之間的對白特色各異,由人的身份年齡經歷專業(yè)不同而區(qū)別明顯。女主人公之間輕松場景的對白幽默酣暢、妙語連珠、金句不斷;男女情感對手之間的對白則滲骨透肉、雷電交加、泌心撕脾,不由人或拍案稱奇或喚起共鳴或生出綿綿痛感。職場及官司場人物對話則且進且退、步步為營、鋪金墊銀、剝繭抽絲、環(huán)環(huán)相扣,及至品酒鑒畫欣賞音樂的場景,語言則攜風帶情、優(yōu)美跌宕,如沐春雨。
最后是作家傾其心力感情對女性題材涉獵的努力。正如作家所言,女人是社會發(fā)展的生命基體,她們撲朔迷離的情愛、性愛、友情、經歷、意識、命運,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人的成長經歷影響著性格、品性,決定著生活選擇,而選擇決定未來的走向,無數(shù)的未來就是命運的軌跡。盡管中以女性為創(chuàng)作題材,但作家沒有單純寫女性自我的認同和意識角色的抗爭,而是將性別融入到人性和人的價值的高度探尋女人的生存處境和精神升華的道路。她們鮮明的作為人的性別意識無論是體現(xiàn)在對父權制男性中心意識的批判還是體現(xiàn)在對女人自身身體的認識對母性和愛的新的認同以及人性的審視,都立足于人性的提升完善和女性的成長與解放這一女性人文理想的價值立場,這也正是檢驗一位作家能否創(chuàng)造出超越時代、超越性別、超越時效性和功利性而具有長久的歷史和美學價值的煉金石。
新時期以來,遼寧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在大工業(yè)題材的挖掘、選取、創(chuàng)作方面可謂成就不凡,在鄉(xiāng)土文學創(chuàng)作的格局中也架構了自己的規(guī)模、層次。相形之下,對城市文學、女性文學的關注有些著力分散,沒有形成本省與之相稱的建樹。好在近年來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的文學作品初具規(guī)模,態(tài)勢,作家圍繞凸現(xiàn)城市特點這一中心向不同層面展開的能力下也正在凸顯。有志于拓展城市文學的作家們已開始著重提高把握都市生活形態(tài),彰顯物質欲望,描寫個體都市體驗以及刻畫各類市民形象等方面的功力。
出版社:大連出版社
時間:2015年11月第一版
字數(shù):390千字
開本:16
ISBN:9787550509894
幸福:現(xiàn)實基礎和文學閾值
——簡評郝巖的長篇小說《幸福與你何干》
德國著名繪本女王尤塔•鮑爾的經典作品《幸福(2015版)》(新星出版社; 2015年2月第1版)講了一個綿羊賽爾瑪?shù)墓适拢核矚g每天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吃草,上午教孩子們說話,下午鍛煉身體,然后再吃草,晚上和瑪雅大嬸聊會兒天,夜里睡個又香又甜的好覺。對她來說,幸福如此簡單??墒牵绻懈嗟臅r間,她打算做些什么?假如有一天中了大獎,她又要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
幸福究竟是什么?與誰有關?看來中外作家都關注這個全球性的、與人和動物都聯(lián)系著的熱點問題。著名編劇郝巖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幸福與你何干》是一部家庭倫理題材的輕喜劇。周雨晴與趙正大是一對夫妻,和綿羊賽爾瑪一樣過著普通、平凡的生活,還愛好買彩票。周雨晴在臨產前還不忘托付小姑趙正果去買一張彩票,在兒子好好出生的同時,雙喜臨門,彩票中了五百萬大獎??此埔汛钌闲腋m橈L車、幸福的要爆棚的一家人卻遭遇飛來橫禍:前去買彩票的趙正果陰差陽錯遭遇了車禍,被撞成腦震蕩后遺癥,智商退化成弱智人,彩票也不翼而飛。三年后周雨晴與趙正大的婚姻產生矛盾,二人分手離婚,但生活的經歷、情感的成熟、心理的成長使他們在最終克服了種種困難后再度復合。
該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植入懸疑元素,以輕喜劇的形式來表現(xiàn)家庭中的情感沖突,使情節(jié)既不壓抑,又耐人尋味,從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折射出幸福本質的光輝。
嚴格的說,在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懸疑元素或稱懸念并不是一個寫作新概念,而是小說技巧中比較基礎的手法?!缎腋Ec你何干》中植入了懸疑元素,應該是指在小說結構以及情節(jié)展開過程中或適當加大了懸念設計、制造、鋪墊、解疑、釋然的筆墨、篇幅,或強化相關人物在破解懸念時種種的心理預期、角色相互交錯產生的戲劇效果,以渲染解疑破懸后的驚艷感,加重閱讀時的心理滿足。作家知道懸疑并不是空中月、天上水,而需借現(xiàn)實中民生問題諸多殼層上位,才能有效戳中閱讀之癢,喚起心靈共鳴。比如,作家敏銳抓住“蝸婚族”現(xiàn)實之困境,表現(xiàn)了日常生活中居民因房價上漲、空間狹窄引起的不安焦慮,通過作品中人們向往一夜暴富的物欲、浮躁,表現(xiàn)特質生活常態(tài)下無所不在的財富誘惑,也通過家庭、婚姻中瑣碎、平庸的生活慢慢將感情消耗到平淡無溫、難以為繼,觸及到即使同在一處空間生活,如果沒有心靈溝通,情感也將沙化。有了這些看點,作品線索設置就充滿懸念,加上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鮮明的鏡頭感、生動的對白等,使閱讀痛快酣暢,輕松快意。如何描繪場景、創(chuàng)造人物、開發(fā)故事曲線,讓故事從頭至尾充滿沖突與懸念是檢視作家功力的頭關鍵所在。作家郝巖在《幸福與你何干》中果然不負眾望。比如,正大、正義、正果三兄妹,每人的情感經歷都不相同,三條故事主線相互影響,穿插閃回于故事當中,雖然悲喜交加的現(xiàn)實讓兄妹三人的矛盾頻頻升級,但對幸福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卻將三兄妹緊緊綁在一起?! ?/div>
“幸福”題材的創(chuàng)作未必就是讀者的幸福指南,但至少會引發(fā)人們重新思考什么是幸福。不僅國際上以“幸福”為內容書籍一直長盛不衰,國愉近年來以幸福冠名的影視、書籍也此起彼伏,比如《幸福來敲門》、《守望幸?!?、《幸福密碼》、《老大的幸福》、《你是我的幸福》……但作家如何解讀“幸福”這一概念,卻是一個專業(yè)的與思考能力有關的話題。“幸福”已經成為現(xiàn)如今重要的民生問題。幸福觀應該與時俱進,立足當代社會的現(xiàn)實。正如《持續(xù)的幸?!纷髡唏R丁•塞利格曼闡釋的構建幸福的具體方法。他提出,實現(xiàn)幸福人生應具有5個元素(PERMA), 即,要有積極的情緒(positive 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PERMA不僅能幫助人們笑得更多,感到更滿意、滿足,還能帶來更好的生產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個和平的世界。作家準確抓住了幸福的含義,將概念融注到人物塑造中,使作品中每一個人最終都能演繹出幸福、幅射出思考、提煉出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影響幸福的因素除了重大的人生抉擇之外,更多的是平凡小事。一個人的幸福感受心態(tài)的影響很大。作家對幸福主題的表現(xiàn),抓住了富有生活質感的細節(jié),深入主人公內心世界,更真實地展現(xiàn)人們追求幸福的心路歷程,為讀者打開提高幸福指數(shù)的多維視角,更全面地闡釋“幸福”。
出版社:大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第1版平裝:
開本:16
ISBN:9787550509870
化育與重建那破碎而隱秘的時空
——簡評關捷的長篇歷史小說《順治遷都》
縱觀長篇小說生發(fā)脈絡,真可謂乾坤流轉。一是可驅策的題材多多,二是作家流派也不定期的百態(tài)千姿。但總有一個時期會出現(xiàn)最為突出的題材,出現(xiàn)最有影響力的流派和作家,風水總是不斷輪換的。從世界范疇來說,從17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情愛小說、家庭小說、世情小說、工業(yè)小說、自我成長小說輪番占據(jù)中心,20世紀初期則是自我意識小說達到鼎盛的時期。從遼寧省新時期的文學發(fā)展看,雖然歷史小說從未能形成題材的潮涌、成就的浪奔,但遼寧作家一直執(zhí)著探索,精品頻現(xiàn),從未缺席于歷史小說的濫觴與繁榮。
作家關捷由于對滿祖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激蕩于心,又根據(jù)荷蘭人、意大利人、比利時人、日本人的目擊記形成的史料,得以客觀公允地了解歷史背景,同時參看清實錄、漢人的筆記,新近創(chuàng)作了歷史長篇小說《順治遷都》。這部二十萬字的作品,全面、客觀地體現(xiàn)了清初滿洲人波瀾壯闊的歷史創(chuàng)舉,作品涉及滿族傳奇故事、歷史知識以及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體現(xiàn)了滿族軍事史、文化史的精髓內容,其獨到的詮釋,使讀者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視野了解到滿洲的發(fā)展和壯大,從歷史的高度使人感悟滿洲入關對于中華文明做出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定都赫圖阿拉城(先后又遷至遼陽、沈陽)。清崇德八年(1643年),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駕崩,其子福臨即位,即順治皇帝。順治帝臨政時,關內正一片混亂。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聲威日壯的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今景山),統(tǒng)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消息傳到清廷,朝野震動。當權的多爾袞決定立即入關,爭奪政權。這時,本已投降農民起義軍的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明總兵吳三桂因不滿起義軍對其家屬的侵犯,遂一怒而去。李自成得到消息,于四月十三日與劉宗敏率兵前往征討。吳三桂自料不敵農民起義軍,遂請求清朝出兵援助。四月二十一日,起義軍抵達山海關,與吳三桂展開激戰(zhàn)。二十二日晨,吳三桂眼看就要戰(zhàn)敗,遂出關至歡喜嶺上的威遠臺謁見清攝政王多爾袞,再次請求清軍入援。多爾袞立即下令清軍三路入關,向農民起義軍陣地發(fā)動猛攻。起義軍寡不敵眾,劉宗敏受傷,李自成只得下令撤退,于二十六日返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舉行了登基大典,第二天則以郊外祭天為名撤出了北京。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城。六月,多爾袞與諸王貝勒大臣商議決定,遷都北京(時稱燕京)。如果滿族沒有入關,中國歷史會是怎樣的?這將是一個空前的假設。滿洲入關是不是當時中國最好的選擇和結局,尚待歷史學家們研究。但作家可以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出藝術的真實。關捷從公元1644年的八旗雄風,順治及其貴族集團以其深謀遠慮剛柔相濟的政治智慧,終于將中國變成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之一等史實入手,將源頭鎖定順治遷都北京定鼎中原。順治親政后,整頓吏治,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節(jié)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重用人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順治遷都帶來了一部《大清律法》,天下從此按法行事。他開創(chuàng)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順治遷都》出版發(fā)行后立即掀起一股熱潮:熱賣、熱播、熱連載。著名詩人席慕蓉評價說:“雄偉壯麗,情深意長。”在閱讀中,人們在其中看到了精神財富,比如努爾哈赤這樣說——“在天下大國中,有什么比正直、德行更可貴?在我心中原懷中正,仍感不足。”皇太極這樣說——“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為政之綱,在于養(yǎng)民。在這樣的圣訓之下,培育了如專家們所概括的滿洲人的精神特征,即“勇敢、博大、兼容、進取”。辜鴻銘先生形容得更為透徹,他說:“滿族的特點和力量,在于他們的英雄氣概或品質的高貴。滿族人,作為中國唯一的軍人階層的后裔,具有豪邁的中國式英雄氣概或品質。“勇敢、博大、兼容、進取”“心腸端正,作風樸實,舉止優(yōu)雅”“只要找到途徑,不辭盡自己的責任,只要聽到號召,不惜為他們的國王和國家的榮譽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些品質,對于每個當代中國人都是極其寶貴的,也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必須的精神元素。基于上述意義,關捷在寫作《順治遷都》中有意化育歷史、凸顯新意、為今所用。
出版社:現(xiàn)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1-01
開本:16
ISBN:9787514339654
結語
成熟于新時期的作家們生長于新中國建國后,先天城市生活經歷更充分,對城市生活濃厚的政治色彩、商業(yè)色彩以及大眾化色彩感受更敏銳,經由創(chuàng)作主體心靈的感受與投射,賦予城市文學文本相應的文化風貌樣式更豐盈,對城市生活擁有的功利性、世俗性、娛樂性核心意義要素的結合也更加均衡。如何何著力于日常生活的鋪陳、文學如何構建人與城市的親密關系、如何練就一種經典的城市口吻是目前作家們要格外注意培養(yǎng)的氣質。“我們需要更多的那些附著在建筑和景觀上的小說、詩歌、戲劇、軼事、傳說等,才能接觸到鮮為人知的側面”( 艾瑞克·洪伯格《紐約地標:文化和文學意象中的城市文明》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年第1版)。好在我們已有如鶴蜚、軍珍這樣的女作家自覺探索、勉力前行,相信遼寧城市文學之光一定會積柱成塔,光芒璀璨。
歐美國家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歷史小說成為較有新意的顯性體裁。借鑒他們歷史小說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總結出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即中國的歷史小說深受辯證唯物主義史觀及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價值觀的影響,體現(xiàn)出宏大歷史中個人命運對歷史主流的依附。而西方歷史小說更多的是“追求比個人更為破碎而隱秘的時空與個體”( A. S. 拜厄特《《論歷史與故事》)。許多作家不再滿足于再現(xiàn)或質疑歷史知識,再現(xiàn)歷史風貌,而是想要追求“不可能的精確性”( A. S. 拜厄特《《論歷史與故事》第121頁)。在他們的寫作中,還原歷史的面貌和聲音是修辭與智識的征程,會帶來“可疑而隱秘的樂趣”(第120頁)。如此微妙的不同,遼寧作家或可借鑒,以使創(chuàng)作風格更加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