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撂下作協(xié)海巖約寫家風征文的電話,正值寒假在我家的孫女問我什么叫家風?我告訴她,就是全家?guī)状斯餐瑘猿值囊环N行為習慣。我問她,你知道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嗎?孫女不假思索地答道,“是讀書。”
孫女的第一反應是準確的。正是家中上兩輩人的愛書、買書、藏書,勤奮讀書習慣的潛移默化影響,使她生成了這樣的印象。人的成才需要遺傳、環(huán)境、教育三個基本條件,通過孫女的成長,我感到先天基因固然重要,但后天家庭環(huán)境中家風的傳承在人生的啟蒙階段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讀書的氛圍,朗朗的書聲會刺激嬰幼兒大腦的發(fā)育,很早便能增強其認知能力。孫女一歲多只會說一個字詞的時候,我們跟她做古詩接字游戲,輪到她接“誰知盤中餐”時,她卻接了一個“誰知盤中‘肉’”,也許‘餐字’不好發(fā)音,也許是她剛剛吃過一頓美味的牛肉?但餐字是抽象的概念,而肉是具體的實物,重要的是她有了這種字詞的替換能力。
我們家的書房可謂汗牛充棟,但每年我還在不停地買書,而在孫女出生后,買的更多的是嬰幼兒啟蒙讀物。家中大人們喜愛閱讀,會直接影響到嬰幼兒愛書意識的養(yǎng)成。3歲孫女去蘭州姥姥家串門,問她給奶奶帶什么禮物,她說,“買點兒報紙回來。”
從書中、音像制品中聽到、看到的信息,會啟發(fā)人的思維,加大詞語積累和表達能力。5歲時,看到外面下雪,我逗孫女說,你做一首詩吧!她竟然說出了一連串所謂的詩句,但其中“外面一片白茫茫的毯子,遮蓋了我家的小路”和“雪花就像一片白色的蝴蝶飄在空中”的句子還不錯,已能運用比喻手法。去年秋,6歲的孫女上學了。小小孩兒讀書學習得來的知識有了施展的空間,先是被樹為班級朗讀標兵,不久又當上了語文課代表 。看著上學后孫女的一言一行,家人都覺得她一下子長大了。果然在日記(不會的字問大人,然后抄上去)中,她證實了自己的心理:“呵,呵,呵,媽媽說我長大了;呵,呵,呵,爸爸說我長大了;呵,呵,呵,我自己說我長大了;呵,呵,呵,大家說我長大了;呵,呵,呵,長大,長大,長大。”這不是一首結(jié)構(gòu)完整的小詩嗎?我給予她大大的夸贊,并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中留存。
入學學了漢語拼音后,孫女的閱讀量日益加大,一個寒假她閱讀的注音讀物字數(shù)已達到數(shù)十萬字。為配合她的閱讀,我們總要搞一些講故事、演小品的游戲,使她學中有樂,又鞏固了記憶。今年春節(jié)從電視看過“中國詩詞大會”決賽后,孫女向爺爺奶奶提議,我們也搞“飛花令”比賽唄!于是,三人輪流當裁判老師,兩人當考生,搞起了看字組詞“飛花令”比賽。孫女設計的比賽規(guī)則模仿詩詞大會,程序嚴謹,把寒假我輔導她剛學過的字分為5組,每組若干,用餐巾盒當抽簽箱,裁判抽到哪組便在其中選擇一個字,考生輪番組詞,直到理屈詞窮者落敗。當用“心”字組詞時,孫女說出了 “提心吊膽”成語,當用“拍”字組詞時,她竟然說出了“拍馬屁”一詞。之后,每天孫女做完寒假作業(yè)后,我們都會搞一場這樣的家庭“飛花令”,真是其樂無窮!
我們還常做猜謎語游戲。今天,謎語猜到最后,孫女出了一個謎面,“一個東西,很難得到,卻很容易失去。”她說是從一個動畫片中看到的,這竟把爺爺奶奶都難住了。這時,我感到欣慰,作為家庭對子孫后代啟蒙讀書的傳承任務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