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家網(wǎng)原網(wǎng)站入口
歐洲日記
來源: | 作者:李 皓  時間: 2018-03-15
  2005年6月下旬,我隨大連開發(fā)區(qū)旅游局組織的代表隊遠赴法國著名的港口城市馬賽,參加法國國家電視一臺《城市之間》節(jié)目的拍攝。拍攝間隙,我們游覽了部分歐洲國家。游覽之余,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匆匆在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上,記下了當時能夠想到的只言片語。當時只是為了備忘,如今10多年過去,重新翻開,也有頗多情趣。
  
  A、不事張揚:歐洲的另一面
  
  2005年6月21日
  
  我丟失時間了,而且一丟就是6個小時。
  現(xiàn)在是巴黎的早晨,而國內(nèi)已是中午,6個小時的時差,恍若隔世。
  記得中國移動全球通有一句廣告語:“……世界只是一句話的距離。”有電話真好,在陌生的國度里照樣可以“回家”。早餐前往國內(nèi)打了電話,驛動的心才有了些許平靜……
  牛奶、咖啡、面包、果醬、黃油——早餐如此簡單。簡單得就像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客房一樣,1張大床、1張小床,住著3個人,一位老同志勉強睡上鋪的小床,我只能和另外一個哥們睡一張大床。這是一種很不人性化的安排,我們只能找組團社——北京××國際旅行社的領(lǐng)隊交涉,領(lǐng)隊又找當?shù)貙в谓簧?。交涉的結(jié)果只能當晚維持現(xiàn)狀,第二天再說。當然了,困極也能入睡。
  想來從國內(nèi)到國外,兩天間穿越時空,19日晚乘火車一夜到北京,從北京機場20日13時30分許開始飛,經(jīng)過11個小時的飛行,抵達法國戴高樂機場。在飛機上看到下面的沙漠高山,更有歐洲一望無垠綠意盎然的田野,形狀不一但極為規(guī)整的田疇,墨綠的、草綠的、鵝黃的,堪稱杰作。
  老舊的戴高樂機場遠不及它的名聲那樣響亮,塞那河亦是如此。大名鼎鼎的浪漫之都巴黎,有的是寧靜、祥和、隨意、自然和人性化。但20日晚上用餐的青島酒家竟然沒有空調(diào),是節(jié)能嗎?沒有別的理由,也只能這樣解釋。
  晚上入住的ETAP  HOTEL是雅高集團的系列酒店,同樣大名鼎鼎,但也無非是小招待所,其經(jīng)濟型酒店由此可見一斑。
  不事張揚的大巴黎,讓我們看到了歐洲的另一面。
  浪漫在內(nèi)心,浪漫是塞那河畔隨意席地而座的男女老少,光著膀子,談情說愛,抑或肆無忌憚地擁吻。
  
  2005年6月22日
  
  布魯塞爾,郊外的早晨。
  我們的住處離機場較近,時有航班轟鳴著飛過,明媚的陽光,墨綠的麥田,淡云裝點的藍天……
  依然住在ETAP系列酒店,只不過3個人變成了2個人,感覺稍微好一些。
  昨日8時40分從巴黎出發(fā),狂奔將近6個小時抵達布魯塞爾,中途經(jīng)拿破侖失敗之地滑鐵盧,遠觀獅子丘,拍了點照片就算作別了。
  法國高速公路的通透與比利時道路兩側(cè)茂密的森林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或可認為法國人比較透明,而比利時人神秘抑或害羞?匆匆路過,我無法判斷。但小尿童于連在街角肆無忌憚地撒著尿卻一點不害羞。很小時侯我就知道于連的故事,30多年后一見竟是如此的“小場面”,說不清是啥感覺。想象中當是偌大的廣場,于連當中“狂尿”,但于連躲在大廣場偏僻的一隅,或許是真的害羞?
  大廣場周圍的建筑確實是建筑的典范,雖不知來由,但進入鏡頭、進入廣場畫家的油彩下就足夠了。太美的東西,語言太蒼白了。
  車覽皇宮,不知所以。就像國內(nèi)的旅行社屢屢安排的車覽廣場、車覽××景點,實際上都是騙人的把戲。但旅游之黑幕,中外或許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更愿意與國人計較,而與外國人則裝出不合適宜的大度。會展中心一番狂照,也無非是大連星海廣場的感覺。只不過這里是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我是一個外國游客。而已。
  車來車往,就是個感覺罷了。閑暇,夢里想的就是家人、親人,好在有了電話,世界太近,近在耳畔。
  
  B、理解歐洲:需要一個轉(zhuǎn)彎
  
  2005年6月23日
  
  歐洲的白晝太長,長到晚上11點鐘天還不黑。天不黑就無法入睡,想打電話國內(nèi)卻還是黑夜。想來像我這樣的人是無法在歐洲生活的,總有太多牽掛……今天早晨與家人通了電話,心頭才稍有一些輕松。
  看滿街騎自行車的歐洲人,就想起了一位曾經(jīng)在北歐的瑞典生活過的朋友。她一個人在瑞典騎一輛單車,飛奔在那個無人相識的城市里,語言不通,文化不一樣。這需要怎樣的忍耐力?那是一種壓抑、一種憋悶,融入其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歐洲0層樓其實就是國內(nèi)的1層樓,如何辨識,這需要一個轉(zhuǎn)彎。
  歐洲很美,但歐洲太小,像在國內(nèi)的一個省又一個省穿行。幾個小時,我們就從比利時到了荷蘭。
  在阿姆斯特河上游覽,想來大約和水城威尼斯的感覺是相似的。風車民俗村的人造景點,感覺一般,但比中國的人文景點文明一些,隨意些,自然些,人工斧鑿的痕跡少些。
  木鞋廠有些特點,卻中看不中用。鉆石加工廠又是購物店,中國人騙中國人而已。在歐洲的中國人也是中國人,他們需要拿回扣(文明些或許可以叫做“傭金”),他們比外國人更懂得同胞的心理。中國人如此之多,旅游團隊80%以上都是中國游客,中餐館里幾乎是清一色的中國人。然而,街上可見韓國的起亞車、現(xiàn)代車,日本車就更不用說了,卻難見中國的高檔產(chǎn)品。
  昨晚又住在了郊外,機場附近。城市的光景,都是浮光掠影,感覺也是膚淺。真正的歐洲文化仍是隔膜,就是無法溝通語言,一會兒是英語,一會兒又是荷蘭語。不見郁金香,風車也只是擺設(shè),荷蘭的海盜呢?奶酪的異香詮釋著歐洲——環(huán)保的歐洲,節(jié)能的歐洲,開明的歐洲,或許是中國人真正需要學習的。
  
  2005年6月24日
  
  時差總算是倒過來了,但每天幾乎上千公里多達7~8個小時的車程,真是讓人疲憊不堪。歐洲之旅之于中國人,大概就是受罪之旅。昨天一天,我們一下子就穿越了三個國家:法國、德國、盧森堡。
  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于我來說,只是一個建筑而已,無論它怎樣久負盛名。我更感興趣的是萊茵河,那首《萊茵河畔》猶在耳畔。雖是一條河,但向往已久,流連以分鐘計算,其失望就大矣。但總算相見,那一座古老的橋也隨之生動起來。
  導游說法國人認真,講究規(guī)矩。萊茵河也很規(guī)矩,不事張揚,規(guī)規(guī)矩矩地流到特里爾——馬克思的故鄉(xiāng)。
  馬克思的故居只是特里爾一座不起眼的建筑,門外有門牌號,墻上有個頭像,前面有個道旗而已。前去觀瞻的大都是中國人,隱約之中大家似乎有一種朝圣的感覺。
  不遠處有一個中國人開的餐館——北京酒樓——不是北京人開的酒樓。這中國人真有眼光,知道若干年后會有許多中國人來此朝圣。
  按計劃,本應(yīng)該住在特里爾,導游為了趕路,私自將住地改到了盧森堡。據(jù)她介紹說是盧森堡整潔、繁華、熱鬧,但這些離我們都很遠——我們又住到機場附近的ETAP HOTEL,還是連著IBIS HOTEL,這邊的ETAP HOTEL是招待所,那邊的IBIS HOTEL是星級賓館,而我們一路上都是二等公民。導游告訴我們,盧森堡大公國有40萬人口,其中盧森堡城10萬人口,人均收入2000歐元/月 ,而法國人均收入只有1500歐元/月……這些不知道與我們有關(guān)還是無關(guān),姑且聽之。
  大巴在歐洲大地上飛奔,最令人陶醉的四野里的鄉(xiāng)村,蔥蘢的田疇,隨意而整齊。那些黑瓦白墻的小房子,就是歐洲小鎮(zhèn)的無限風光了。這與中國的土房、泥房哪里能比?差距或許就在這里——落后與先進、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落差。生活得精致,錯落有致,順眼,養(yǎng)眼。
  歐洲的城市與我們的城市幾無差別,差別在上一次廁所需要5元人民幣(0.5歐元)。10倍的落差,不僅僅是心理上的。還有那沒滋沒味的早餐。還有歐洲人表面上的熱情,心理的陌生。東方文化的人情味或許比西方任何高端的東西更可貴。當人成了機器,存活就沒了意義。
  
  C、精華歐洲:時尚漸欲迷人眼
  
  2005年6月25日
  
  昨夜的巴黎,酷熱之后迎來了一場雷陣雨,真是爽透了。
  這種爽是雨夜風情萬種的巴黎,是紅磨坊光芒四射、爐火純青、時尚高雅的巴黎。
  時尚之都的巴黎,浪漫之都的巴黎,只覺得眼花繚亂。匆匆太匆匆,待在巴黎的時間或許應(yīng)該更長些。昨日上午在盧森堡參觀了古堡、達克宮、阿爾道夫、大峽谷之后,即驅(qū)車返回法國。
  離開盧森堡城僅僅20分鐘就進入了法國境內(nèi)——盧森堡太小了,小得極盡富庶的生活都不能讓我動容。一個國家太小,再富庶,最終也將成為獵物。
  中途在高速公路上的休息區(qū)用了中餐。在蘭斯逗留了一段時間,看了一下蘭斯大教堂,就返回巴黎了??上э埱暗臅r間都用在了購物店——專門對中國人開設(shè)的購物店,數(shù)臺旅游大巴,大批大批的中國人,沒有秩序,中國人大把大把掏錢。這場景加上酷熱,讓人極為沒興致,集合的時間到了,還沒有人回來……
  還是在來時的青島酒家就餐,還是住在來時的ETPA HOTEL。早晨往國內(nèi)打電話,問是否已起床,晃若在國內(nèi),忘了6個小時的時差。馬賽的早晨,國內(nèi)已是下午了。
  昨日參觀盧浮宮,見到了斷臂維納斯、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心中莫名興奮,只是時間太短。在塞那河上乘坐著游船,遠觀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自由女神像……塞那河兩岸如此之美,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時尚的巴黎,繁華的巴黎,這才是真正的大都市。我癡迷的目光掠過這一切,一種莫名的激動蕩漾心間。
  下午游覽凱旋門之后,即從里昂火車站乘高速列車(TGV)前往馬賽,到馬賽換了一輛更小的旅游車,沒有空調(diào)的中巴,這令人很不舒服。
  在馬賽港附近的上海餐館,吃一條地中海的梭魚,味道的確不及大連黃渤海的海鮮。地中海風情無限,游艇的帆影在夕陽里那么迷人,但只是過眼煙云。
  每一種生活都有它的迷人之處,對于新鮮的東西,只是一時,而我們的根在東方。在外的華人,沒了根,再忘了本,即使再富有,也融不進當?shù)厣蠈由鐣@是怎樣一種悲哀?!
  地中海的夜晚來得早些,晚上10時天已擦黑。
  夢中的馬賽,齊達內(nèi)的故鄉(xiāng),異域的故事,最好別讓我再次走近。
  
  2005年6月26日
  
  全天參加法國國家電視一臺《城市之間》比賽并節(jié)目錄制。上午代表大連代表隊參賽,由于不熟悉比賽項目,準備又不是很充分,我們的隊員表現(xiàn)差強人意,由開始一路的第二名,最后功虧一簣,位居最后一名。我參加了兩個項目,極盡疲憊,但無論怎樣,重在參與。有了一次斗牛的體驗,有了與外國人同場競技的機會,大約就是國際大賽的滋味了。據(jù)說不久中央電視臺五套將播出比賽的錄象,不知會是什么形象……
  這樣我們的使命就提前終止了,接下來就可以“專心”旅游了。中午吃了盒飯,下午為北京代表隊做啦啦隊。北京隊也沒有出彩,被淘汰出局。真是辜負了我們的一片“苦心”——我的嗓子都喊啞了,不過,在國外的比賽現(xiàn)場為國人吶喊的感覺真好。
  
  2005年6月27日
  
  由于太疲勞,我沒有參加今天的活動——為天津代表隊做啦啦隊,獨自一人在房間里躺了一天。
  驀然間,有一種病在床上,無人守侯身邊的落寞感覺。其實我是極喜歡獨處的,但現(xiàn)在想來,那是一種在國內(nèi)時的矯情,想清凈,怕見熟人。在這里,賓館里零星的服務(wù)人員你無法用語言溝通;在這里,團友們都出去了,你無法打電話與他們聯(lián)系;在這里,房間里只有電腦屏幕大小的小彩電,區(qū)區(qū)不到10個頻道,只能看畫面,沒有中文頻道;在這里,最大的享受就是往國內(nèi)打電話了……在國內(nèi)無論是打固定電話還是打手機,我們都可以無所顧忌地閑聊。而在這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珍貴——每次在撥過一長串的國家代碼、密碼它都會“溫柔”地提醒你剩余的時間,所以你必須盡快地將話說完,但身在異鄉(xiāng),又似乎有很多的話要講……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電話卡里的“歐元”在迅速地“消失”,讓人不禁心跳,但通過電話之后又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很值!
  在北京首都機場臨行前,我買了一張中國聯(lián)通的電話卡。與歐洲的電話卡相比,中國聯(lián)通的電話卡不是很劃算,但是有備無患。
  中午吃了團友趙老師留下的一袋方便面,加上自己帶的一瓶辣菜,味道好極了。旅游團每天的五菜一湯吃膩了,遂感覺方便面真是一種好東西,辣菜更別說了。每天的團餐,我們必須要吃辣醬,沒有辣醬的五菜一湯簡直就無法下咽了。民以食為天,“吃”在旅游六大要素里占據(jù)著第一的位置,但中外的旅游團隊都沒有將這個重要的問題解決好。我建議以后的旅游團隊就不要包餐了,出門旅游玩的是心情,吃的是特色、風味,國內(nèi)國外大抵如此。如果疼錢,那就另當別論了——沒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最好別出去旅游,低價團只能自尋煩惱。
  唉,扯遠了。晚上團友回來說天津代表隊獲得了冠軍,這無疑是個不錯的消息,為國爭光嘛!說是“城市之間”,其實走出國門就是“國家之間”了。
  
  D、游走歐洲:在中西文化間徘徊
  
  2005年6月28日
  
  盡管大海對于大連人來說并不怎么稀奇,但地中海沿岸的美妙風光還是令人沉醉。從以電影節(jié)著稱的法國嘎納海濱,到大連某一任市長極為推崇的法國尼斯,柔軟的沙灘,崇尚自然的游客,特別是歐洲的女士們肆無忌憚地裸露著上身,盡情地接受陽光的愛撫。這樣的光景比比皆是,在藍天碧海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妙。同樣是來旅游,人家可以將大半的時間留在沙灘上,浸泡在海水里,晾曬在陽光下,而我們呢?上車睡覺,下車看教堂……
  舉辦嘎納電影節(jié)的類似電影院的一處場所與它的名氣顯然不成正比,至少從它的外觀上看是這樣的。但門外的小廣場上有張曼玉等明星的手掌印跡,不由得我不信。但這里的手印地磚,看起來與大連星海廣場百年城雕腳印銅雕的氣派可差多了,它只是在花壇邊上,錯落有致地鑲在地面上,不經(jīng)意還真不好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不了不要緊,不是說嗎,我們的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當我們端起相機,處處都是風景。尤其有了數(shù)碼相機這個尤物,白天一陣狂拍,晚上存到電腦里,便不再有“謀殺”膠卷的顧慮了。或許在嘎納看一場電影更有情調(diào),但這種雅興是拉練式的旅游格格不入的。那位來自中國福建、畢業(yè)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現(xiàn)中國旅游學院)、現(xiàn)已嫁作法國人妻的導游只希望我們趕快離開嘎納,省得我們在那里假模假式地浪漫,耽誤行程。
  一路風塵仆仆,在尼斯用餐后就匆匆離開,來不及更多感受這個令人深深陶醉的地方。途經(jīng)世界上第二小的國家——摩納哥(僅比芃帝岡大一些),然而,再小的國家,照樣得交入城稅。站在那個沒有軍隊把守、只有個別交通警察在維持交通秩序的半山腰的入城口,這個國家?guī)缀跻挥[無余。它太小了,小得除了房屋就是道路。說它是中國的一個小村子有點夸張,那么就是一個小鎮(zhèn)吧,像我的家鄉(xiāng)普蘭店市的城子坦鎮(zhèn),依山傍海。但它更奢華,與陽光下的海相映生輝。它那美麗的王宮美輪美奐,游人成群結(jié)隊。這樣的國家,天生就是為旅游而生。我們的行程當中原本只是路過這里,但我們停留了很短的一段時間。雖然短暫,卻留下極為美好的記憶。
  不知不覺間,就離開了摩納哥,沒有任何征兆——因為這里沒有明顯的邊界。想來應(yīng)該是有的,但至少在一個外國游客看來是不那么明顯的。我想,旅游就應(yīng)該是沒有邊界的。旅途上,我們都是兄弟姐妹。
  ……一路穿山越嶺,在阿爾卑斯山脈余脈的丘陵之間飛奔,我們抵達哥倫布的家鄉(xiāng)——熱那亞。這里是意大利的三大港口之一,據(jù)說這里曾關(guān)押過馬可·波羅。
  在似桑拿如蒸籠的中巴旅游車里熬過艱難的一天,終于“擺脫”了脾氣暴躁的安東尼奧(意大利司機),住進了雅高集團旗下的一個所謂四星級酒店,卻沒地方給家里人打電話,這是最苦惱的一件事情。
  明天會過得舒服一些嗎?天知道!
  偶爾想起法國司機弗朗西斯,怪可愛的小老頭,難怪連來自中國的川妹子都會嫁給他。30歲的年齡差距,在國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離開法國的日子,閑暇,弗朗西斯就將一張擴印得很大的妻子的彩色照片給我們看,并很認真地對我們說:“想妹妹了……”他用中文叫他的中國妻子“妹妹”,他已經(jīng)學會了30多個中文單詞。他的錢包里還有一張很小的妻子的照片,他告訴我們,他的“妹妹”將要生孩子了。
  車上想工作,晚上想親人,這是所有人身在異鄉(xiāng)的感覺嗎?
  一日三國,這是歐洲的速度,更是不人道的旅游。跑馬觀花之間,留下的只是幾張照片的浮光掠影,異域文化僅僅是一些陌生的眼神和導游的只言片語,偶爾有外國人打個招呼,也是意大利人的“靠(qiao)”。
  
  2005年6月29日
  
  意大利的鄉(xiāng)村大約是與中國農(nóng)村最為相似的,與法國、德國等國家相比要落后一些了。
  從熱那亞到威尼斯380公里,4個小時的路程,中間在加油站停歇時,終于覓得機會打電話,謝天謝地。因打電話耽誤了時間,上車時被團友埋怨了,嘴上道歉但心里寬慰了許多。
  威尼斯比我想象要破爛得多,破爛的威尼斯游客也很多,中國游客很多。
  船進船出,一下午時間匆忙來過。
  威尼斯的電影節(jié)和嘎納的電影節(jié)名氣差不多,但在我的記憶里,威尼斯的名氣可比嘎納大多了。但是,就風光而言,雖然是兩種特點,但威尼斯可比嘎納遜色多了。威尼斯廣場鴿的感覺不錯,小橋流水不錯。廣場邊的建筑與鴿子的顏色到頗為吻合,與這里地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工藝玻璃制品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街頭藝人的音樂很好聽,僅此而已。顯然,這里不是我的家鄉(xiāng)。盡管有臺灣餐館,中華飯店,都是變了種的中國人,連浙江籍的解說員,擺攤的溫州人都變了種。忘沒忘本我不知道,我只希望中國人有些血性,有些愛國心,特別是走出國門的中國人。
  今天終于換了一輛大巴,但空調(diào)依然不太好用。“寬容、善良”的團友不怎么計較了,連一向愛計較的北京人也“失語”了。嗚呼!
  一天下來,熱過了,汗出過了,水也狂飲過,八九點時分,一陣較大的雷陣雨,頗有些讓人振奮。亞平寧半島的雨啊,你為何不早些來。當我們離開亞得里亞海,走向70公里外的鄉(xiāng)間,你才姍姍而來?!
  鄉(xiāng)村的四星級酒店,奢華對我們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窗外根本無處可去。店鋪關(guān)門,路燈昏暗。沖澡、睡覺,罷了。
  
  E、揮別歐洲:走過“時光隧道”
  
  2005年6月30日
  
  從威尼斯到佛羅倫薩,又是320公里。先到比薩看斜塔,幾張照片而已,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做太多的停留。再返回70公里,進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故鄉(xiāng)——佛羅倫薩。
  這是藝術(shù)的故鄉(xiāng),但到這里看藝術(shù)是需要代價的,就像這里高昂的入城稅。大衛(wèi)只是個工匠的復制品,黃昏的金橋由于時間緊迫,只能遠觀矣。破舊的佛羅倫薩,散發(fā)著腐朽的氣息,據(jù)說他們引以為傲的藝術(shù)活動早在多年以前便停滯了,大約在中國的明朝時期……
  這樣走著看著,已是疲憊至極,就連購物也是匆匆忙忙不擇品質(zhì),不論價錢。黑心的意大利司機馬里奧專門把團員往購物店里拉,竟謊稱沃爾瑪關(guān)門,其實根本沒有的事兒——天下烏鴉一般黑。中外旅行社的司機、導游,或許生存境遇使然,也都那么回事,不說也罷。
  晚上又住在佛羅倫薩60公里外的小鎮(zhèn),不知何名,好在旅程就快結(jié)束了。
  ——只差一步到羅馬。
  
  2005年7月1日
  
  早晨給國內(nèi)打電話,才知今天是7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生日。在中國,似乎黨就是國家了,在歐洲卻不是。像黑手黨,它就代表不了意大利,但卻是意大利丑陋一面的代表,從一前一后兩個司機身上,我就清晰的發(fā)現(xiàn)意大利人品質(zhì)的惡劣,盡管這里的文藝曾經(jīng)多么迷人,但擋不住腐朽的味道。所以一直以來,我的潛意識里就不把羅馬當成意大利的首都,今日一見,它證實了我的錯覺。
  羅馬太不像一個首都,殘垣斷壁比比皆是,吉普賽的扒手到處流竄……這樣的國度,文化再怎么燦爛也不迷人,取而代之的是斗獸場的血腥和肆意的掠奪。正因如此,他們的信仰是散亂的,他們心中有無數(shù)個神,這在萬神殿可見一般。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神和固定的信仰,繼而便有殺戮和偷竊,小則竊物,大則竊國,像羅馬教皇拱手將羅馬送給了墨索里尼……
  不過,在許愿池我還是許了愿的。羅馬乃至意大利,我是不想再來的。我想我們更應(yīng)該去北歐,瑞典、挪威、丹麥、芬蘭等等,那里或許更迷人——安徒生童話一樣地迷人。
  是夜,又住在離羅馬30公里之外的一個據(jù)說是四星級的酒店。罷了,明天下午就回國了,回到熟悉的生活中,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物、語言,相廝相守的日子,多么值得珍惜。
  
  2005年7月2日
  
  上午去梵帝岡,參觀圣彼得大教堂。
  這是最后一站,突然間覺得應(yīng)該珍惜了。不知是哪一本書里這樣寫道:我們中間的大部分人每天都重復地過著日子,工作一成不變,生活沒有激情。也許會有這么一天,忽然之間一切都不一樣了,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千百種,但是其中必有一種是因為你到了梵帝岡。
  果真如此嗎?
  司機把車停在一個離梵帝岡城很遠的地方,我們必須走上幾公里的路,穿過幾條羅馬大街,還要爬上很高的一段臺階,才能抵達這塊臺伯和河(The Tiber River)右岸的高地上,抵達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總?cè)丝诓贿^1000多人……
  去圣彼得大教堂的路上,我們經(jīng)過了梵帝岡博物館。我看見博物館外面的高墻下,各種膚色的游客排著長達數(shù)公里的長隊,很有秩序,沒有人表現(xiàn)出急噪的情緒。拉斐爾等人的原作真有如此的魅力么?看來,人們對無價之寶的興趣是由來已久的,歷朝歷代莫不如此,即使過一把眼癮也在所不惜。遺憾的是,我連過眼癮的時間都沒有。
  圣彼得大教堂同樣是人潮如織,這又是一個藝術(shù)寶庫:這里有米開朗基羅24歲時的雕塑作品《圣殤》,這里有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這里有貝爾尼尼設(shè)計的圣彼得寶座……我隨著擁擠的人群艱難地行走在教堂里,我聽不清導游講解的聲音,我只想早些離開。在我看來,這樣圣潔的地方是需要清凈的,這里的圣賢們是不需要被叨擾的,即使我們以旅游甚至朝圣的名義。
  這樣想時,我的心情就有些沉重。我無心去關(guān)心教堂左側(cè)把守的衛(wèi)兵那500年不變的別致的制服,我無心去關(guān)心他們手中的長矛是否是15世紀的產(chǎn)品。我只想快些出來透透氣……
  圣彼得廣場被稱為世界上最對稱、最壯麗的廣場,是17世紀著名建筑大師貝爾尼尼花了11年時間建成的杰作?;蛟S是大連人的緣故,我是喜愛廣場的,我同行的大連團友也如我一樣地喜歡廣場。更令人驚喜的是,一對母女在聽到我們用大連方言講話時,主動走過來跟我們搭話。女兒告訴我們,他們也是大連人,家住在中山區(qū)……
  0.44平方公里的小國家卻擁有著長340米、寬240米的偌大廣場,這著實令人著迷,難怪有人說幾乎沒人能夠抗拒梵帝岡的魅力。
  中午用餐后開始購物,4點左右赴達芬奇國際機場,直到8時10分飛機才起飛。
  
  2005年7月3日
  
  北京時間11時56分抵達首都國際機場。下午轉(zhuǎn)機返大連。
  離開時丟失的6小時,在回來的航路上又找了回來。我似乎經(jīng)過了一個時間的隧道,與去時的興奮不同,回程的飛機上我睡得天昏地暗,迷蒙之間又回到重前的生活——一切都那么親切、熟悉,一切又失而復得。
  我隱隱覺得有些遺憾,但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同時我很滿足,但注定了的,今夜無眠。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