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如桂林山水似的粵北老區(qū),耳聞目睹的新故事。
實打?qū)嶈彽牧簳?/strong>
一條清清的江,和一群緊密相擁的山峰,合圍著共七八百口人的3個小村。村子被一條小路串起來,通往外界的路,就是連山羊都不愿走的羊腸小道了。曾經(jīng),令外來人一見便可濃生詩情的羊腸小道上,每天都會看到一只或少得可憐的一群羊,不情愿地跟隨身擔稻米的主人,艱難地行走。走得最多的人,肯定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漢孫漢佳。這跑腿漢子,無奈地往小道盡頭的集市趕了多少次,連他自己也懶得想了。每次,他都明明知道,到了集市,集就散了,那他也得往那兒趕。四五十華里的山道,實在是走膩了。從他家去集上,一是乘船從小北江上去,二就是從這條羊腸道跋涉著去。乘船得交船錢,他交不起,只能想著徒步長征的紅軍,長年累月地走。到了集上還得露天過一夜,不然花一夜店錢,羊和稻米再賣不出去,反倒賠了。好在他已苦慣了。
忽然間,廣州市黃埔區(qū)派出的扶貧工作隊,來到了南塘村。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梁小瑾,言語不多,凡事卻特別實打?qū)嶈?。到村不幾天他就知道了單身漢的最大愿望,是把通往集市的羊腸道修寬點,寬到兩米,可以開小手扶拖拉機就行。單身漢本以為自己也就是說說,痛快痛快嘴而已,沒敢當真。起初,梁書記也沒敢當真。那可是總共二十七八公里山路啊,3個小村子不過七八百口人,那么大個工程,哪里去弄恁大一筆錢?后來挨家挨戶摸如何脫貧致富的底,從村主任到全體村民,都是一句話,南塘要想富,必須先修路!這淺顯道理,他個梁書記何嘗不懂?。靠赡咸链逋ㄍ饷娴穆罚还?8公里,光是孫屋小村那4公里,就有700米棧道懸掛在依山而流的小北江上面,那是羊都怕走的小道,上學的、看病的、趕集買賣日用品和農(nóng)產(chǎn)品的,都靠它。本村的潘書記說,孫屋、馬屋、何屋3個小自然村,不敢走懸江棧道的,只能靠小船在貼壁而流的小北江上擺渡出去,水旱兩條路都很險,不敢走也得走,敢走也不可能富。3個自然村貧困率達14.5%。不修路怎么富?!于是,梁書記一狠心,重重拍了板說:修路!不修出一條雙向通卡車的路,南塘脫貧永無出路!
但是,另一個事實,也明擺著:只有將路面拓寬至5.5米,方能雙向通卡車;而雙向通車的5.5米寬水泥山路,沒150萬元人民幣絕無可能!
弄錢的辦法也在那兒明擺著:只有從我扶貧第一書記帶頭做起,先帶動全村盡量自捐一部分;依靠當?shù)卣鉀Q一部分;感動全區(qū)對口幫扶單位支持一部分;還不行,再通過全省全國多渠道籌捐!
第一書記第一個將行李搬進村,第一個帶頭捐款1萬元,帶動村民力所能及多捐一點。沿路村民再無償讓出一點自家承包的地邊兒。最后這一點,竟沒一家村民提出青苗補償要求,這給了他一絲慰藉。
梁書記興奮不已,一切布置停當了,吃了幾次安眠藥也難以入睡,直到開山的第一聲炸響和村民的歡呼聲同時響起,他才在隆隆炮聲中睡了一大天。
2018年8月某天,梁書記終于又興奮得無法入睡了。4公里的羊腸小道真的變成了寬4米可通卡車的水泥路。
3個月后,整個南塘平地的窄路,又全部拓寬至5.5米,可雙向通大卡車工程徹底竣工。全村700多名靠小船擺渡出行的村民,至此告別小木船,也告別肩擔牛駝趕集貿(mào)易的生活史。年輕人呼喊蹦跳,老年人則淚流滿面,有的過于動情的受益者,甚至抓住梁書記的手,哽咽地搖。那個腿不靈便還得挑擔趕集賣糧的跑腿子男人,可以開著他的手扶拖拉機,早出午歸,就可賣了糧、羊、雞蛋,再買了燒酒、香腸、糕點、日用衣物回返了。不定哪天,這個光棍漢還會拉回個媳婦呢!
這個語不驚人的梁書記,真是個讓每個村民都服氣的能人。很快,他又令村民意外地將上世紀80年代初建成,只有百十平方米,且已成危房的便民服務中心,一夜之間徹底推倒,很快原地建成一座20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還沒等村民對超市習以為常,2019年初,一棟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3層村級綜合服務站樓,漂漂亮亮建成了,集公共服務、農(nóng)村金融、店商服務、培訓教育功能于一體。南塘村男女老少,再不用冷凍食品,再不用犯愁有病找不到醫(yī)生,在家就能經(jīng)商貿(mào)易賺錢了。南塘村的綠水青山,至此不再獨自美麗清高。
應急上癮的陳黨員
廣州市黃埔區(qū)政府的應急局,有個應急上癮的共產(chǎn)黨員,名叫陳明峰。他被選派到廣東清遠市陽山縣清廉鎮(zhèn)明塘村扶貧,現(xiàn)已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是在明塘村新改造出的500多畝標準化旱地水西芹富民田里見到他的。他每天必到西芹種植基地和村民一起參加采芹勞動。眼下,全村已有68戶村民靠自家的承包田入股分紅,再通過參加采摘勞動收入現(xiàn)金,已解決脫貧問題,正奔向高標準致富。之前,在市扶貧指揮部曾聽說他是廣州中山大學醫(yī)學院預防專業(yè)畢業(yè)生,自愿分配到黃埔區(qū)應急局的。應急局,一聽名便可猜知其使命了:一有急難險重任務,就得派人上陣的部門。陳明峰剛分配到該局,恰巧趕上北京抗“非典”的特急任務,他二話沒說,奮勇報名,戴口罩參戰(zhàn)40多個日日夜夜,火線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入黨誓詞都是戴著口罩握拳發(fā)出的。9年前,黨中央面向全國發(fā)布10年內(nèi)全民脫貧奔小康的偉大動員令,陳明峰再次率先請纓,參加了黃埔區(qū)派赴清遠市陽山縣扶貧工作隊,先當隊員,后又相繼成為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見到他那天,他正在油綠似錦已遠近聞名的水西芹田里,和西芹種植合作社社員一同勞動。從村民和相關(guān)領導口中,我聽到幾個關(guān)于他的故事,攏起來,比他單薄的身材厚實多了。
陳明峰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便令我怦然心動:“情懷,這兩個字,是我的脊梁骨!我的工資是從人民群眾稅收中出的,是人民養(yǎng)著我,我沒理由不為他們中的貧困戶嘔心瀝血!”
在相關(guān)部門指導下,他耗費許多心血,創(chuàng)新組織水西芹種植和營銷合作社,使全村60多個貧困戶,不出村就可就業(yè)上崗脫貧的事,在清遠名聲不小。但返貧因素或明或暗潛在著,所以他從未放松心態(tài)。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發(fā),許多情況驟變。他的第一反應是,馬上到春節(jié)了,明塘一帶在全國各地打工的青壯年和在外讀書的學生,馬上要大批返鄉(xiāng)。氣勢洶洶的疫情會隨之而來,必須及早弄到一批口罩,不然一旦有人感染,蔓延開來,扶貧成果會前功盡棄。于是,他立即發(fā)微信,向國內(nèi)各地的醫(yī)學院同學求援??墒?,回應卻大同小異: “抱歉!愛莫能助,請諒! ”諒當然能諒,但能坐以待斃嗎? !再次聯(lián)系,更是大同,連小異也沒了。他不得不改給國外就業(yè)的醫(yī)學院同學發(fā)微信。終于,2月2日大年初九,一位大洋彼岸名叫陳惠娜的學妹,也在關(guān)心國內(nèi)疫情,兩人立即遙相呼應,通過幾處親友,緊急籌措到3萬元人民幣,又借助幾個國外的學友,迅速購得口罩兩萬只。學長學妹二人又隔山隔水商定,購口罩由學妹出資,捐贈學長所在的清遠市各扶貧單位。航運周轉(zhuǎn)所用報關(guān)費、運費、稅費兩萬元,由學長陳明峰捐獻。兩人日夜不眠,與國內(nèi)外學友接力,很快聯(lián)系妥國內(nèi)外航班,又在10多個親友接力下,不足4天,防疫口罩飛臨廣州機場,連夜送往陳明峰扶貧所在地清遠市扶貧指揮部,扶貧干部所在村落應急口罩問題及時解決了。
今年3月4日,陳明峰又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則信息,和大家分享了孩子們疫情期間沒條件在家上網(wǎng)課的困難,呼吁有條件的愛心扶貧者支援。為此,他還特別邀請學妹陳惠娜,帶上自己的兩個孩子,假期來陽山縣明塘村現(xiàn)身說法,為孩子們樹立看得見、學得著、真正起長遠作用的活榜樣,開眼界、立志向。這個學醫(yī)出身,在抗“非典”中火線入黨,又在抗新冠肺炎疫情前夕任扶貧第一書記的陳明峰,幾近挖空心思,不僅發(fā)動國外學妹帶孩子來助學,今年暑假,他還把妻子和兒子也召喚到明塘村自辦的少年網(wǎng)課班授課。
眼下,陳明峰已將收到的70臺愛心電腦設備,包括電腦、平板、手機、學習機等,發(fā)到孩子們手中。為防止疫情過后,孩子們可能沉迷網(wǎng)絡游戲,這些設備已收放到在學校建好的多媒體教室。陳明峰已計劃好,盡量親自到多媒體教室,為孩子們授課,從基礎起步,培養(yǎng)高素質(zhì)致富接班人。
九年一貫的林民警
“連續(xù)9年參加脫貧攻堅戰(zhàn),老婆說我還毛愣愣像個新警察!”這是廣州黃埔區(qū)派出參加扶貧工作的民警林衛(wèi)忠對我說的。
“抗日戰(zhàn)爭8年才打勝,林衛(wèi)忠卻連續(xù)9年攻堅脫貧不下崗,非打到最后決勝不收兵,地地道道一個了不起的老戰(zhàn)士!”這是我由衷說的。
林衛(wèi)忠剛參加扶貧工作時是廣州黃埔區(qū)的民警,他敢作敢為朝氣蓬勃,妻子怕他惹事牽扯到女兒的安全,才說他一看還像個新警察的。他被派到陽山縣扶貧時,是領導小組的主任助理,兼七拱鎮(zhèn)隔坑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剛駐村時,岳父正半身不遂,妻子得天天騎自行車跑回娘家照料,還得早晚接送七八歲上小學的女兒,所以他這一心掛三頭的“新警察”,才被妻子千叮嚀萬囑咐說,你千萬別出馬一條槍愣闖啊,得罪了人,孩子的安全都讓我提心吊膽!林衛(wèi)忠父親是軍人出身,他身上,那股軍人和警察混合的凜然之氣,讓人很容易看得出來。
他駐村扶貧的第一件事,是按標準定出一份貧困戶名單。正調(diào)查摸底時,他外出開了次會。回來時村委會已將貧困名單定好了,請他認可。憑他掌握的情況看,漏掉了一些貧困戶,也有不怎么貧困的名列其中。如果順情說好話輕易表態(tài)同意,往后困難會更大。他便旗幟鮮明公開表態(tài):“如果你們敢保證名單公布后無人告狀,我就拍板。如果不敢保證,我就親自按名單摸一遍底再定。 ”沒一個人敢保證。他真的親自逐一摸底,然后又這樣決定:“先投票選出代表,由代表協(xié)商定出貧困戶條件,再按條件張榜公示每戶經(jīng)濟狀況,然后全體村民投票選定。 ”結(jié)果原定名單中有23戶落榜。有位落榜戶聽說這條件是林衛(wèi)忠親自主持定的,竟提刀威脅要殺他。他當眾回話:“我爹當過多年兵,我在公安派出所當警察,殺我,你武力不夠,不殺我,你有啥具體困難好好跟我講,不夠標準貧困戶,我也好好幫你解決困難,還能看情況使你得到適當補助!”該戶主乖乖扔下刀,講了具體困難,林衛(wèi)忠也誠心誠意幫他解決了。于是,全村脫貧攻堅之戰(zhàn)順利展開。那個要動刀的有困難群眾,成了積極分子。
林衛(wèi)忠不僅有魄力,而且特別能“屈尊”。原先,村干部不是全天上班的,自家田的活要自己干,生活也挺清苦,誰家有事請上門吃點喝點都不算事兒,所以工作隊有急事找他們,一時半晌也找不著。而扶貧內(nèi)容都丁是丁卯是卯的,大小都得齊心合力了才能干得起來。干的時候,還沒處成朋友的,你批評一回就結(jié)個疙瘩,這就得自己掏錢找理由請他們喝頓酒,雖然胃遭些罪,但說事能痛快。建感情處朋友這階段過去了,才能開始干大點的實事。林衛(wèi)忠已理清思路:陽山縣屬喀斯特地貌,風景奇特如桂林山水,但水質(zhì)不佳,可耕地面積嚴重不足,脫貧致富的難點多在遷舊房、建新樓、騰退可耕地種糧、打深井飲健康水等,而最重要也最難的,是先建一座橋解決對外交往貿(mào)易等大事情。
在村頭建一座橋,主要是治水害、跑運輸、拆平房、建樓房、騰出土地、解決糧食自給,再發(fā)展經(jīng)濟作物對外貿(mào)易,以便生產(chǎn)加旅游雙向致富。
建橋需籌280萬元人民幣,是整整開了3天會才定下來的。他先跑分管副縣長那兒磨了半天嘴皮子,只摸到了一個信息,有個華僑村民剛好到了縣里,準備回村看看。當天下午林衛(wèi)忠就成了個要飯的,先在縣里與那華僑熱熱乎乎喝到推心置腹,第二天就把人家請到村里,參觀憶舊。參觀到需花一筆錢建橋那地方,老華僑問建橋得多少錢時,一聽280萬,便怔住了。他林衛(wèi)忠也只字沒提捐款的事,一個勁兒只講建成的前景。沒等說到口干舌燥,老華僑便主動帶著歉意開口說,先表個歉意吧,這個數(shù)目太大,我先帶頭捐10萬元表個心意,待回去和親友商量商量,也都出點力!就這樣,林衛(wèi)忠的嘴和胃,加上腿和政府,幫他把280萬元的橋建成了,連帶著把破舊平房也先拆了些。山根建起樓房,騰出的成片可耕地種上連片水稻,變成了既產(chǎn)糧食又可觀賞旅游的風景,與四周奇特如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貌相映襯,引來各地游人。后來他又分項解決了優(yōu)質(zhì)水飲用問題和50多個貧困戶30多位殘疾人的生活就業(yè)問題。
因而,林衛(wèi)忠一次被評為廣州市勞動模范,兩次被評為廣東省優(yōu)秀扶貧干部?,F(xiàn)在,他已被提拔為黃埔區(qū)新龍鎮(zhèn)副鎮(zhèn)長,但仍在陽山縣駐鎮(zhèn)扶貧。
上一篇:羅布泊新歌(節(jié)選)
下一篇:曲建武和他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