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停在門前,我看看時間,下午4點半,是大哥去鎮(zhèn)上接孫子的時間。沒成想,大哥在園子里給小蔥灌春水呢。
“沒去接小寶嗎?”
“沒去,娃有出息了,放學(xué)后去書屋看書,天黑才回?!贝蟾缯f。
“是課后看護班吧?一天多少錢?”
大哥放下鐵鍬,走過來說:“不是看護班,一個退休老師,姓李,辦個書屋,娃們放學(xué)去那里看書,不要錢。義務(wù)奉獻?!蔽蚁肴タ纯?,隨即招呼大哥上車,接小寶去。
車在柏油路上行駛,兩側(cè)樹木已被春風(fēng)搖醒,泛著濃濃的綠意。三四里路程,眨眼間到了。大哥手指著兩間房子說,那就是。
進屋,有幾個孩子坐在小凳上伏桌看書。屋子不大,中間放著長條木桌,桌的四角裝有護罩,桌面四邊削去了棱角,想必是防止孩子磕碰受傷。地上鋪著黑綠色瑜伽墊,柔軟,溫暖。四周書架上擺放著書籍,門口摞著七八個矮凳。我眼一熱:想得真周到!
“放學(xué)沒回家?”我見有個男孩坐在地上,便跟他搭話。男孩說他爺爺買種子去了,回來再接他。我問他咋不坐凳上看書?“小孩子沒正形,一會兒累了就坐凳了?!睆暮箝T進來一個男人,接過話茬。大哥上前介紹:他就是李老師。
攀談一番,得知李老師已73歲,退休前是初中語文教師。兩間門房是上世紀(jì)90年代初蓋的,老伴經(jīng)營商店用。2014年改成書屋,延續(xù)至今。說起辦書屋,李老師說他退休后,與老伴一起經(jīng)營商店,常見有孩子放學(xué)沒回家,在校門口玩,還有的蹲在墻根寫作業(yè)、看書。一問才知道,家長有事,不能按時接。有一天特別冷,一個女孩蹲在墻根看書,小臉凍得發(fā)紫。李老師把她讓進屋,她坐在凳上繼續(xù)看書,“看她那認(rèn)真的樣子,我產(chǎn)生了辦書屋的想法?!?/p>
“李爺爺,李爺爺,我渴了。”一個小男孩舉著杯子喊道。李老師接過杯子,拿暖壺倒上水。我提醒孩子:“慢點喝,別燙著。”“燙不著,知道孩子們口急,找個保溫差點的暖壺,早晨灌上開水,這會兒喝不涼不熱正好!”李老師話語里滿滿愛意。說話間,小男孩一杯水下肚。
關(guān)商店辦書屋,不賺錢還得貼錢,家人同意嗎?“不同意!”話到人到,一個女人走進來,是他老伴?!安煌庖矓r不住,他把我家兩個孩子‘收買’了,舉手表決,三比一,我是少數(shù)?!迸诉呅呎f。李老師說自己有退休金,老伴有養(yǎng)老金,錢夠花。做通老伴工作,偶爾有事外出,孩子都是老伴看管,比他還上心?!安簧闲男袉??!現(xiàn)在孩子都嬌,磕著碰著咋辦?”女人收起了笑容,一臉嚴(yán)肅。
走到書架前,我隨手拿起一本書,是《上下五千年》,有些發(fā)黃的封面上,寫著“李小偉”三個字。“這書是個人捐贈的吧?”我問。李老師答,一開始他自己買了一批,后面有個人捐贈的,還有政府有關(guān)部門捐贈的,現(xiàn)在有5000多冊。
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被接走,李老師老伴開始?xì)w攏散落書籍。我與李老師話別,出門口望望,回頭跟他說:“這兒應(yīng)該掛一個牌子?!崩罾蠋熣f,有牌子,一個在外打工家長送的。他轉(zhuǎn)身進屋,從書架后面拿出一個鍍銅牌子,上面寫著:愛心書屋。
上一篇:祖母的“糗事”